让可靠的性能监控成为业务创新的基石
BPC适配各种云技术,让运维工作向云时代平稳过渡
云计算在短短十几年间带给运维工作极大的颠覆,甚至向我们许诺了「NoOps」,一个由自动化和智能化全力驱动的未来。但技术演进的路途漫漫,在实现美好愿景之前,运维人必须继续坚守核心工作,并且亲手推动技术升级的车轮,与企业一起走向未来。
坚实可靠的性能监控应对业务的频繁变动,做好运维基础工作
市场竞争加剧,意味着企业必须敏捷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变动,业务的形态与内容也要跟上用户层出不穷的需求。对于求「稳」求「定」的运维来说,业务的频繁变动是他们不愿看到的,这意味着大量的部署工作、高频的监控调整等等一系列工作量加重。
针对这种状况,Gartner提出了「双模IT」,并且获得了联想、华为、IBM等大型企业的积极响应。IT系统在两个不同路径上衍生出截然不同的要求,一个模式是「稳态」,需要业务系统保持稳定持续可用;一个模式是「敏态」,需要业务系统能够快速变更上线。「稳态」与「敏态」构成了当今互联网运维工作的核心。
为了应对业务的频繁变更,运维工具必须更智能、更自动。这正是天旦将BPC告警功能模块完全升级演进的出发点。「云图智能告警」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的告警条件配置,根据天旦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200+家客户的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不同场景下的预制监控配置,运维只需在针对具体监控场景开启即可完成部署,让监控布置像使用混凝土预制件盖房子一样眨眼间「拔地而起」。


借助互联数据打破运维壁垒,建立企业数字生态
随着IT系统的复杂化与运维工作的专业化精分,运维团队之间逐渐形成竖井式的部门壁垒,对彼此负责的技术工具与工作内容愈发陌生。但企业在进行业务创新时,往往要通过协调与统一多个部门多种岗位,来实现前所未有的业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运维的保障就更加复杂,无论是故障定位还是排障处理都被低下的部门间沟通效率拖累,影响运维的整体表现,甚至给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阻碍。
如同历史上的「书同文,车同轨」,要打破运维竖井、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就必须使用跨越专业壁垒的通用语言。无论负责基础设施、网络、应用或是其他领域,各个团队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 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转。因此,将所有数据都转换为业务导向的统一视角之后,部门之间就拥有了可以相互沟通的「通用语言」。
互联数据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次世代数据模型。数字化时代业务应用之间通过网络彼此连通,但因为基于不同技术底层而极大影响通讯质量。互联数据来自于网络旁路技术,通过端口镜像捕获网络数据,并经由天旦自主研发的报文协议解码引擎解码,从中获得应用的状态信息与交易的明细数据。在经过BPC的统一化治理后,它就成为时间戳统一、覆盖全交易流程、与业务高度关联的统一化数据,这就是互联数据,BPC精准实时性能监控与丰富数据应用的技术基础。
通过统一治理后的互联数据,让运维得以打破部门竖井,消弭沟通壁垒,提高协作效率。以运维团队最熟悉的应用排障为例。在传统运维方式下,一旦业务发生问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情况,应用运维团队很难简单、快速判断,造成业务性能的根源来自网络还是应用,跨团队引入网络团队,又将消耗大量时间。而基于互联数据的NetVision从应用的视角提炼网络健康度指标,将服务于应用的关键网络指标实时呈现在天旦业务性能监控BPC的界面上。应用运维团队无需网络介入,即可快速判断故障是否由网络引起,大大缩短故障分析与处理时间。同时,NetVision还提供网络层的监控告警条件,可以与BPC的场景化告警关联使用,实现更加复杂与精细化的监控覆盖。


另一方面,敏捷开发带来应用的持续交付,使运维疲于应对;而业务部门的数据驱动决策也要求更加实时、更丰富视角的业务数据统计,但开发模式需要改造应用,成本高、周期长、项目不可控,无法快速响应。AppMall在此应运而生。以「No Code」为原则,AppMall为运维部门提供了无需代码编写的场景化应用构建能力,通过可视化操作即可快速生成贴合使用场景的专题应用,并且即刻在BPC上投产使用。同时,集合科技人员的知识、经验和创造力以App形式固化,便于传递和分享,实现部门整体能力与价值的提升。数据是企业的未来,但活的数据才能成为企业的资产。沉睡在数据仓库中的冷数据已经随着时间快速失去价值,而当下发生的交易过程数据又因应用的通讯不畅而损耗。通过统一治理后的互联数据,企业可以建立一整套健康运转的数据生态,真正让数据发挥价值,为业务创新与增长创造条件。

适配云技术,让运维工作向云时代平稳过渡
云计算作为更加弹性、灵活的技术架构,成为公认的下一代IT基础设施。但云计算的巨大技术变革将带给运维巨大冲击,彻底重塑运维工作的形态。作为云技术基础的虚拟化以及自动化,使得云上运维的管理对象从几十上百骤增到成千上万,这种数量级式的增长远远超过运维团队的人力资源增长,进而带来工作形态的颠覆。
- 积重难返的IT建设历史包袱将拖慢业务向云上迁移的进度;
- 云的黑箱性质增加精细化运维的难度与障碍;
- 当业务横跨传统物理环境与云环境时,监控覆盖不到位造成监控盲区
所幸,应对云计算的冲击,BPC已经提供了万全的应对措施。
早在2016年,天旦就已成功为金融客户提供业务系统迁移上云的全过程保障,助力客户成为国内第一家业务整体上云的金融机构。天旦将技术与经验以产品形态固化,BPC也因此提供了云中性能监控三大难点的完善解决方案,成为企业业务上云的有力保障。

上云前:梳理业务流程,建立评估基线
在上云前完成现有系统的监控布点,彻底梳理业务应用互访管理,建立系统架构快照,并且通过监控建立业务性能表现基线,用于上云过程中的性能基线与上云后的前后量化对比。
上云中:边迁移边监控,平滑过渡业务不间断
上云后:打通物理+云环境的一体化业务性能监控
通过与迁移同步的BPC部署,可快速实现打通传统物理环境和云环境业务的应用性能一体化监控。根据迁移前的BPC建立的应用性能指标基线,BPC为应用迁移上云后的稳定性与性能表现提供了精准而量化的参照,持续检测应用交付质量,保证了迁移质量评估有据可依,迁移效果即刻量化比对。
另一方面,从业务到网络全流程端到端覆盖的BPC一体化监控也为云上应用的长期高效运维提供了平台化的基础。在业务访问高峰来临前,银行可以基于BPC的历史应用性能基线进行扩容评估,为Scale-Up和Scale-Out的弹性扩张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实现客观、量化、准确的数据驱动决策。
天旦与各云平台技术提供商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兼容性测试和技术探索。在各种类型云平台上,天旦都已有丰富的成功案例与经验,验证了私有云环境下不同云技术平台(VMware、Openstack、Kubernetes及其他商业云方案)下的应用监控切实可行。通过对全类型云架构的完全适配,BPC让运维人员以自己熟悉和便捷的方式统一管理云上云下业务,帮助运维顺利适应企业上云阶段的工作变化。
7年技术研发,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核心与互联数据技术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成就了天旦领先的行业技术水平,成为互联数据技术与应用的行业开拓者与事实领导者。7年间,伴随BPC的技术迭代与产品演进,我们也见证了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向云平台勇敢迈进的步伐。在下一个7年,天旦不断壮大的产品家族将继续引领行业的技术升级,以企业级软件产品的高水准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并且持续守护运维的未来。
在线咨询
马上与我们的销售代表取得联系,
了解更多天旦产品性能以及如何提升您的业务。
或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