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路业务可观测性解决方案
基于全局唯一TraceID,结合网络与应用的立体视角,在云原生微服务框架下,建立全链路分布式追踪能力,保障云原生全链路业务稳定与连续性。
云原生时代,微服务带来新的运维趋势与挑战
- 企业IT投入发生转变。2019年,随着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企业在云服务上的支出首次超过了数据中心软硬件。企业IT支出,开始由数据中心软硬件向云基础设施服务发生转变。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推动了全球IT运营和支出向云计算倾斜的重大转变。数据中心软硬件的支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年下降的势头,云基础设施服务显然是企业市场的未来。
- 业务架构的持续变革。业务系统架构在经历了单体架构、SOA架构的早期发展后,随着 Kubernetes 的发展,以及配套的容器技术、网络插件的支撑下,微服务架构已成为企业的新一代业务系统的主要规划方向。
- 微服务架构是以业务系统的单一功能模块为主的设计架构。微服务各自具备独立的软件功能,相互之间通过ServiceMesh通信,拆分后的微服务架构可以独立运行,并通过微服务编排技术、微服务框架组合为完整功能的业务系统。
- 在编排机制下,大量独立的微服务的确能够提升业务系统的云原生适配性,但也增加了业务系统的复杂度。一方面,业务逻辑调用链的深度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单点故障的数量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应用系统经微服务拆分后,比例较高时甚至高达1:3-1:5的水平。
全链路业务可观测性,结合网络与应用的立体视角,在云原生微服务框架下,建立全链路分布式追踪能力,保障云原生全链路业务稳定与连续性。
如何实现全链路业务可观测性
容器技术与Kubernetes编排构成了云原生基础设施,微服务架构的松耦合特性推动了DevOps、持续交付场景的演进,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全自动化部署与持续运维。构建面向全链路业务可观测性的一体化监控体系,保障业务连续性,应包含四大关键能力。
非侵入部署方式
复合指标分析能力
灵活适配能力
智能运维能力

非侵入部署方式
天旦云网采集产品,支持部署在底层平台或系统,或以旁路微服务方式获取监控数据。天旦云网采集产品的资源消耗,仅占底层平台的微量性能开销(1%)。
灵活的适配能力
天旦云网采集产品兼容各类主流云平台,包括且不限于原生Openstack、K8S等原生平台,阿里云ACAS、腾讯云TCE、华为云HCS等云厂商专有云平台,以及阿里云ACK、腾讯云TKE、华为云CCE等云厂商容器平台。
复合数据分析能力
天旦运维产品线支持复合指标分析,满足云环境应用运维、网络运维的立体监控需求。通过结合应用层指标与网络层指标,实现完整的云原生可观测性。应用层指标与网络层指标也可进行根因分析,通过智能算法推断故障边界与问题细节,满足智能定位与智能分析的要求。
智能运维能力
通过10年的行业积累和技术研究,天旦自研开发了一套强大的智能解码引擎。目前,已支持3000+的协议解码。解码引擎处理输出的互联数据,会通过进一步的动态基线、故障定位等智能算法,实现对全链路业务可观测性的智能分析与定位。
核心应用场景
自动化梳理云上业务全链路
基于天旦产品内置的核心组件服务路径图发现(SPVD),可迅速对业务链路进行关联分析,智能合并同类型微服务,厘清业务系统中每个业务逻辑与业务路径,让科技部门对业务系统了如指掌。


自上而下的全链路监控视角
基于可视化的服务路径图,通过自上而下的运维视角,主动发现业务链路上的故障问题与边界。业务系统整体运行状态统一展示,云上业务的可观测性能力得到保障。
全链路业务追踪可观测性
- 通过业务系统的唯一标识ID,实现单笔交易的全链路追踪。
- 全链路业务上的每个微服务,都可通过全量解码,完整还原业务的现场信息,包含应用层字段与网络层字段。
- Trace层面的可观测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的组件性能情况。
- 业务系统整体运行状态统一展示,云上业务的可观测性能力得到保障。


全链路智能分析与定位
- 全链路智能分析包括:智能告警、智能故障定位、智能根因分析,以及智能定界分析等。
- 通过自动化的逐层钻取,分析多维数据,结合应用与网络指标,实现全链路立体监控。
在线咨询
马上与我们的销售代表取得联系,
了解更多天旦产品性能以及如何提升您的业务。
或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