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智采 Netis CloudProbe
云原生可观测性智能采集
云原生2.0时代,需要从资源与应用的角度建立统一的可观测性
云原生时代,业务系统架构持续变革,在经历了早期的单体架构、SOA架构后,随着K8s与容器技术的发展,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企业新一代业务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云原生也逐渐从“以资源为中心的1.0时代”,迈入“以应用为中心的2.0时代”。
微服务架构下,业务系统模块各自独立,相互之间通过Service Mesh通信,拆分后的微服务架构可以独立运行,并通过微服务编排技术、微服务框架等组合成完整功能的业务系统。
同时,运维工作也逐渐分化为传统运维与平台运维。在面向云原生的运维场景中,各个团队都需要支持纵向流量的采集功能,从而实现云网全栈式的统一可观测。

云起·智采 Netis CloudProbe
天旦新一代的智能云网流量采集与管理产品
流量采集器
Netis PacketAgent
流量中继器
Netis CloudProbe vTAP
流量管理控制平台
CloudProbe Manager
“智采”主要聚焦云网流量全栈、全量、全链路的采集与汇聚,基于云原生的资源与应用视角,通过精准的流量控制,广泛覆盖源端流量、末端流量,实现云分流、云适配与云可控,满足精细化的业务运营管理需求,为实现云原生可观测性提供基础。

智采 · 三大关键能力

云分流
- 可通过API获取云资源清单,并按照云内资源定义VPC、VSwitch、Namespace、Service等实现智能流量过滤。
- 支持对流量按需裁切、去重,并通过GRE、VXlan隧道封装技术与可靠性传输队列进行流量分发。
云适配
- 可适配云原生业务环境,通过主动机制实现注册、策略拉取的轻量化交付,并有效规避云网限制,保障云网安全持续运行。
- 在采集过程中,通过数据包染色机制,可实现云内资源的重定向,由此简化消费平台的读取复杂性,为上云提供坚实基础。
云可控
- 采用零业务侵入、零代码写入的部署方式,通过自限熔断算法,保障天旦智能运维产品在云内的稳定运行。
- 为避免对云上业务的侵扰,终端采集器采用非业务侵入式的部署方式,规避对业务的持续性影响。
两大机制驱动的核心优势
可靠性传输机制
“智采”采用可靠性传输机制并结合队列机制,将原来1%的误差降低到0.1%以下,准确率提升了10倍以上。
在某大型商业银行的合作中,“智采”的可靠性传输机制,为业务性能分析场景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源保障。通过跨越Overlay/Underlay的流量采集与处理机制,显著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率。


资源动态扩缩适配机制
- 通过订阅机制,可快速获取资源的动态变化,并及时更新监控信息,提升监控完整度。
- 云上资源对象取代服务端IP,以全新云原生视角观测业务持续性。
升级 eBPF 采集技术,实现全链采集

- 全面覆盖监控:云上零售业务、云下对公业务的全链流量采集。
- 适配云上业务监控:可提供业务Service级别的流量采集
- 多段关联:传统环境与云上系统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