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o Cloud”到“In Cloud”,云中业务保障离不开它!

首页 » Posts by Netis 2018年,工信部发布《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开启了“百万企业上云”之路。自此之后,“Go Cloud”成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旋律,通过将业务迁移上云,实现降本增效。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不确定性。新旧商业形态发生剧变、商业模式被重塑,仅改变业务系统的运行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甚至会影响企业生存。只有更快地洞察客户需求、及时响应市场策略才能突出重围,占领市场高地。...

一文读懂“监控”与“可观测性”的区别

首页 » Posts by Netis 2018年,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被引入IT领域,CNCF-Landscape率先出现了Observability的分组。自此以后,“可观测性”逐渐取代“监控”,成为云原生技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图片来源:CNCF-Landscape) 云原生驱动,从“监控”到“可观测性”...

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云原生

首页 » Posts by Netis “2019年是云原生理念和技术普及的元年; 2020年是云原生的全面应用之年; 未来,云原生将成为新常态。” 正如我们无法给出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云原生”定义,我们同样无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误。但毫无疑问的是,云原生是近几年云计算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从“上云”到“云上”,云原生重塑世界...

混合云环境,流量采集与分析监控分开规划是一个好主意吗?

首页 » Category: "CLOUD"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数据中心采用混合云架构,如何在跨云环境里实现统一且有效的性能监控成为保障企业业务自主可控的关键。混合云架构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本地数据中心之间的混合。由于云环境中的主机、容器具备弹性扩缩等特点,跨云环境的流量采集相较于传统环境而言难度陡升,导致部分企业在规划混合云环境性能监控时,将重点过度聚焦在流量采集环节,采用流量采集与分析监控分开规划、部署的方式。...

混合云环境的虚拟流量采集方案应如何选?

首页 » Category: "CLOUD"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 (IBV)预测,到2021年底,98%的组织将会采用多云架构,广义的混合云包含了多厂商公有云、私有云及本地数据中心之间的混合。   混合云架构将是企业未来5~10年内最常见的架构形态 混合云把企业私有云、公有云和本地数据中心有机结合起来,给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云服务、更弹性的云资源、更合理的云成本等。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实际需求,灵活地选择将业务部署在云上或云下,公有云或私有云,乃至部署在哪一朵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