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云环境的虚拟流量采集方案应如何选?

混合云架构将是企业未来5~10年内最常见的架构形态
与此同时,却为IT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项调查「监控在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本地数据中心时所面临的挑战」显示,86%的受访者表示数据包可见度对于网络和应用程序性能监控很重要,但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称,他们可以完全、及时地访问公有云中的数据包。而在私有云中,情况会好一些。55%的人拥有足够的访问权限,然而这个数据在本地数据中心则高达82%。

(图片来源:《Less than 20% of IT pros have complete access to critical data in public clouds》)
很显然,公有云和混合云监控的成熟度远远落后于传统数据中心,且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据包的可见性。
为什么要实现流量的统一采集?
与传统物理环境不同,目前混合云环境的流量采集方式主要有三种:
- 第一种,在业务虚拟机内部署微探针采集业务流量。这是最直接的采集方式,多用于公有云的流量采集;
- 第二种,通过虚拟交换机,经过OVS SDN引流的方式,将业务流量从SDN引出,主要应用于OpenStack环境的流量采集;
- 第三种,在宿主机或容器节点中创建独立的虚拟机或容器部署旁路探针,减少对宿主机内部业务的影响,同时采集和转发宿主机或容器节点内的所有流量,多用于vmware和Kubernetes环境。

(混合云环境三种流量采集方式)
那么,应当如何选择流量采集方式呢?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看看,混合云架构中,企业在选择和进行流量采集时会遇到哪些问题。
混合云环境流量采集的现状和痛点
- 云上虚拟流量的采集存在盲区
但是在云环境中,网络端口也随之虚拟化,物理节点不能覆盖业务数据流经的关键路径。要实现全流量的采集,就需要具备VPC、宿主机容器、POD、OVS等节点不同层级的采集能力。
- 采集工具繁杂,数据源不统一
- 传统工具难适应云上复杂环境
- 万级采集节点部署影响业务性能
- 缺少规划,采而不用
如何在大规模虚拟混合环境中部署全流量覆盖、无业务入侵、资源消耗低、采集性能高、同时无缝对接运维应用平台的采集系统?这是混合云环境流量采集方案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混合云环境流量采集方案如何选?
-
跨越混合环境的统一的采集方案 构建统一高效、无盲区的全流量采集系统,采集工具的选择必需跨越私有云、公有云、容器以及传统环境等多种混合架构,提供一致的采集数据源和转发存储方案。

(云上云下一体化解决方案)
- 适应云环境的灵活动态+高性能采集方案
除了不稳定性,采集工具还要适应云上大规模、高并发的流量机制,基于高性能的流量捕获技术和自动化的接收和流量转发技术,实现了TB 级全流量的高效采集。
- 安全可靠的零侵入采集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在KVM宿主机、vmware主机和Kubernetes节点上部署单个采集节点的方式减少采集器的整体数量,减少采集器的资源开销和管理复杂度;
通过虚拟机平台、云平台或Kubernetes平台的API获取业务虚机或POD的资源信息,并同步至采集器管理平台,采集器管理平台通过同步的资源信息判断虚拟机或POD的实例是否发生扩缩,从而生成新的采集配置,通过控制器下发至采集器,采集器根据采集配置的变化动态调整采集策略,通过先进的旁路流量采集技术,实现对动态扩缩的无感式流量采集。
通过采集器管理平台的自监控能力,实时了解采集器的资源消耗状态并及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采集配置。
- 规划从流量采集到业务价值输出的整体解决方案
关注天旦公众号
跟旦旦一起,
让运维稳定无忧,
运营做你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