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告警超10分钟须上报?人民银行数据报送出新规

解读金融业数据报送新规
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监管数据质量专项数据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银行与保险类金融机构建立监管数据质量管控制度,切实保障数据质量,杜绝发生频繁数据迟报、漏报、错报等行为,同时建立适应监管数据报送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提高监管数据加工的自动化程度。
2021年初,人民银行科技司开启了业务运行异常监测和假冒网站确认工单功能试运行的工作,要求各金融机构及时进行网络接入与数据上报,尤其是对触发告警参考指标且延续时间达10分钟以上的监测异常情况自动上传“业务运行异常监测工单”。工单上报的范围涉及资金类、外联类交易等核心系统,主要涵盖业务交易量、交易成功率和交易时延等监测指标。
从银保监会到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频发数据报送新规,旨在提高金融机构的业务数据监测质量,收紧业务数据报送标准,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分析此次“业务运行异常监测工单”的对接,主要从2个关键词、1个问题入手。
两个关键词
精准
原先的性能监测偏差,或是因为告警机制不准确而带来的误告、漏告仅在行内解决即可,但在上级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之下,这些“漏洞”甚至会影响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行。
实时
过去数年,银保监会通报了数起因故障持续时间过长、影响客户服务体验的金融事件。这些金融机构未能在第一时间将异常数据上报至监管部门,且由于业务系统监测不精准、故障定位难,导致故障延续时长从1小时至数天不等,对正常的金融服务秩序造成了极大干扰。
早些年前,天旦BPC就已经拥有秒级与分钟级的数据输出功能,通过Restful API接口助力金融客户实时导出BPC精准的统计数据与交易明细数据,用于监管上报、实时营销、行长驾驶舱等业务运营创新场景。
一个问题
金融机构内部通常有完整的灾备系统建设标准,尽管不同组织对核心业务系统的RPO与RTO标准制定上略有差异,但故障与业务的恢复时限均需满足银保监会的最低标准。本政策的要求显然对于金融机构运维部门的故障响应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因此,接入系统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获得金融机构海量准确的异常工单,相反,它寄希望于通过监督管理让重大的故障越少越好,督促大家不断提升运维管理的水平。
选择更实时、精准的技术路线
设置更合理、精准的告警逻辑
拥有更高效的排障方法
– end –
关注天旦公众号
跟旦旦一起,
让运维稳定无忧,
运营做你所想。

